黄瓜之城:莫斯科郊外的卢霍维茨

  • 2019年5月7日
  • 俄罗斯菜

莫斯科郊外的卢霍维茨市,堪称黄瓜之城。黄瓜,是当地人的衣食父母。那么,这里是如何出现的黄瓜崇拜呢?

莫斯科郊外的卢霍维茨始建于1594年。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淳朴的民风。俄罗斯文学经典作家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曾在小镇教堂里举行过婚礼;米格飞机厂也在此举行过庄严的仪式。经考证,该区杰季诺沃村是历史造船中心:这里曾建造过第一艘战船。有史学家证实,正是在这艘战船上首次升起了俄罗斯国旗。

但有意思的是,游客对卢霍维茨趋之若鹜却是因为这座城市是黄瓜之都。《自然保护区》媒体项目作者季阿娜·卡尔利涅尔试图弄清,卢霍维茨如何变成了黄瓜天堂。90年代,黄瓜种植园赚来的钱又如何帮助居民度过了危机。

种植黄瓜,命运使然

像科洛姆纳软果糕、图拉蜜糖饼干和沃洛格达黄油一样,卢霍维茨黄瓜已被正式认定为地方特产。

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地方志博物馆员工,都不知道卢霍维茨何时开始大规模种植黄瓜。这家博物馆,是俄罗斯唯一珍藏黄瓜展品的文化场所。地方志专家弗拉基米尔·科格杰夫认为,卢霍维茨大面积种植黄瓜应该始于1930年代,1950年代达到一个鼎盛阶段。

他说:“国营农场种的是土豆和甜菜。但黄瓜需要特别侍弄,因此以家庭的方式种植黄瓜。成熟之后,运往莫斯科、科洛姆纳、扎赖斯克销售。”

Фото: Instagram/ovoshioptom
Фото: Instagram/ovoshioptom

城市所在的奥卡河,时不时的有河水漫过堤岸,淹没居民用地。祸福同来,土地因河水涌入而吸收有益的矿物质。由此,大地变得更加肥沃,菜园总有相当不错的收成。

 “你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老天让你种黄瓜,不种就是愚蠢的表现。我们骨子里就是培育黄瓜。在卢霍维茨区富裕村子里,没有哪家不种黄瓜的。”地方志博物馆工作人员然娜·古西科娃说道。

在博物馆大厅,介绍的内容有当地的自然条件、地方民俗和卫国战争。还有一个房间全都留给了卢霍维茨的黄瓜。农民日常生活物品旁“长出了”蔬菜大棚。在上个世纪,卢霍维茨居民房间里,重建起聚乙烯薄膜的现代化温室。参观时,温室旁边会有人讲解卢霍维茨黄瓜特殊的培育方法。这里说的不是卢霍维茨培育的品种,而是侍弄黄瓜的特殊技巧

博物馆工作人员把长着眼睛和嘴的玩具黄瓜摆到了展厅中心的木桌上。墙上,挂着卢霍维茨当地诗人和朴实的爱国居民谱写的黄瓜颂。

陈列厅里有黄瓜果酱展台。确实,这种黄瓜酱不是在卢霍维茨制作的,而是在也想获得黄瓜之都美称的苏兹达尔。但是,地方志博物馆工作人员并不认为这是在竞争。

“他们是弗拉基米尔州,我们是莫斯科州。不会有人会从这儿去那里买黄瓜。大家都认为自己的黄瓜最好,我们觉得和他们并不冲突。” 导游让娜·古西科娃说道。

博物馆玻璃罩下放着黄瓜面膜、面霜和两块黄瓜肥皂:它们均是Dove和Palmolive的品牌商品。在附近商场,都可以买到。

 “这些东西哪个是卢霍维茨生产的?”我向博物馆工作人员提问到。

 “没有,我们只产黄瓜。用黄瓜做什么,那是商家的事情了。这里陈列的是样品。”导游解释说:“最好的面膜就是把切成片的鲜黄瓜直接敷在脸上。”

Фото: Instagram/vera_mura
Фото: Instagram/vera_mura

黄瓜赚辆车

这里交通发达。М5国道横贯卢霍维茨,将梁赞、萨马拉、车里雅宾斯克和乌法市连接起来。道路经过之处,有三件事让人印象深刻。通往市中心的转弯处挂着标语:俄罗斯有三个首都—莫斯科、梁赞和卢霍维茨

过道处建了座黄瓜纪念碑。小铜桶里放着带刺的醋渍嫩黄瓜,黄瓜下面画着硬币,象征着危机年代培育的黄瓜让卢霍维茨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纪念碑上最重要的内容是:卢霍维茨人感恩黄瓜的供养。上世纪90年代,没有工作或固定工资的居民开始培育黄瓜,并将它们运到莫斯科销售。

 “如果有工作,那每三天就有一天专门侍弄黄瓜。有时联合其他家庭轮班去做生意。一季黄瓜就能赚辆车。我的叔叔和婶婶买了第一辆‘莫斯科人’。有的当地居民,卖一夏天黄瓜就能买辆‘日古利’。” 让娜·古西科娃说:“所以我们这儿的黄瓜纪念碑可不是开玩笑的。这是对我们当地勤劳的人、还有帮我们挺过90年代的黄瓜应有的尊敬。”

卢霍维茨纪念碑建于11年前。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当时雕塑家之间曾有过激烈的竞争。市政府选了好久才定下来。其中作品各异:有叉子叉着的黄瓜、黄瓜凉菜、桶装黄瓜。“只有梁赞的雕塑家戈尔布诺夫看出来黄瓜对我们的意义,并不是闹着玩儿的,而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让娜说道。

2015年“卢霍维茨黄瓜”成为品牌商品,这种有历史底蕴的蔬菜,买卖双方更容易成交。而且,买家可要求出示证书。

 “我们市长担心卖黄瓜的不全是卢霍维茨人。本来现在干这个就无利可图。卖黄瓜的小贩不得不以每公斤20-30卢布的价格让给二道贩子。有时卖的根本就不是卢霍维茨黄瓜,这也肯定不是卢霍维茨人卖的。我们知道自己的黄瓜,但其他城市的人可能难以鉴别。”

 “您怎么区分是不是卢霍维茨黄瓜呢?”

 “难说。卢霍维茨黄瓜有点脆,说不上甜,但是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凭味道就能知道是卢霍维茨黄瓜。它不苦,一定要顶花带刺。如果长到5厘米以上,那就肯定不是我们的、或是残次黄瓜。”

 “您也培育黄瓜吗?”

 “不,我们没空儿。我自己从莫斯科来,不知怎么就错过了。我知道,也看得出来这有多重要。但自己只吃不种。”

石膏黄瓜、塑料黄瓜

2007年,卢霍维茨建起俄罗斯第一座黄瓜博物馆。像纪念碑一样,这是前任区长瓦西里·季莫菲耶夫提出的倡议。他家在50年代也种黄瓜谋生。文化馆的一个房间里开办了博物馆,坐落于城边市公墓和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结婚的教堂旁。

第一座博物馆的陈列品是游客的照片,与历史艺术博物馆的区别不大:所有展品都是仿制品、地方民俗和塑料黄瓜。因为人迹罕至,博物馆最终于两年前关门。现在文化馆的大楼开了个星期日业余学校:其中一个房间的窗户上放着长得像黄瓜的玩具。

 “新区长建议关了博物馆。那座博物馆地处偏远,不是每天开馆,游客也不总去。它的规模不大,那里不能参观,也没有大师班。有时一家子来我们这儿,我们就让他们彩绘我们博物馆的复制品—石膏做的黄瓜。” 让娜·古西科娃说道。

 “我们向他们讲述历史,希望他们能珍惜劳动,或者给父母提供某些帮助。但在卢霍维茨如果家庭都从事黄瓜种植业,那就不用特意问孩子:‘你愿不愿意,就得帮忙。’孩子们先得侍弄黄瓜,然后再出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