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清算》中一些有趣的事实

  • 2018年3月6日
  • 俄罗斯和苏联电影

谁是戈兹曼的原型?战后的敖德萨实际上是怎样的?片中的主要角色又是怎样被挑出来的……

电视剧剧本是根据敖德萨刑事调查局副局长戴维·米哈伊洛维奇·库尔良德日记中的情节创作的。库尔良德生于1913年,父亲去世后,他就生活在孤儿院里,什么工作都干过。后来,积极活跃的库尔良德被推荐给警局领导,就这样,他成了敖德萨刑事调查局的侦缉人员。

战时,他曾在书疏散区工作——起初,曾担任费尔干纳市(Ferghana,今乌兹别克斯坦城市)的共和国警局副局长,然后又去了塔什干,再后来被调到了锄奸团。在这里工作,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类型迥异的破坏分子,不仅要维持法律秩序,还要兼顾国家安全。战后,他成了敖德萨刑事调查局的副局长,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工作到1963年退休。他是许多犯罪分子和所谓“城市名流”中的眼中钉,人格独立,恪守信用,无论对上级还是线人都是如此。

主要情节是基于一些历史事件。在伟大卫国战争结束后,英雄杰出和有影响力的朱可夫元帅在斯大林那里“失宠”,被调往(流放)敖德萨。以前,这座繁华富饶的城市曾充斥着各路“好汉”,他们拥有各式武器。当时,若是有人在天黑时上街,那就无异于自杀……。朱可夫受命恢复秩序,这让这位曾经的红军元帅感到非常棘手。

代号“化装舞会”的反间谍行动就是一部传奇。晚上,衣冠楚楚的侦查员和打扮入时的女士们去“引蛇出洞”,只要罪犯甚至是有事很晚回家的普通人接近他们就会被击毙。尸体在早晨才会被清理掉。很快,犯罪率就大幅下降……

扮演戈兹曼的演员选了很长时间。剧本中的这个角色是个秃顶、身材高大而且很有魅力的男人。导演谢尔盖·乌尔苏利亚克一直在为这个角色寻找合适的演员,直到制片人暗示,让弗拉基米尔·马什科夫试试也不错才算告一段落。只是,导演怀疑,当时住在洛杉矶的马什科夫真的会去敖德萨演刑事调查局的局长?出人意料,马什科夫在看完剧本后马上就同意出演。为了演好戈兹曼,他还减了肥,给自己剃了个“半博克斯”发式(注:博克斯发型指头发往后梳,两鬓和后颈的头发全部被推光),在敖德萨住了一年,嗑着瓜子,没事儿就和警察或者“道儿上的朋友”聊聊。

安德烈·卡拉斯科被邀请扮演“费玛”,虽然他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感觉不是很好,但还是飞过来了。天气渐热,他很难适应,大家就决定等天凉了,晚上拍他的戏,他白天就和自己的妻子出城。拍摄的时候,他病了——心脏不适,还晕了过去。后来救护车吧把安德烈·卡拉斯科送到了医院,他不久后就去世了。这名演员只赶上拍摄剧中的一些镜头。导演给谢尔盖·马克维茨基打了电话,把事情解释了一下。马克维茨基马上放下了手上的所有事情,前往敖德萨。后来,观众们看到的就是他饰演的“费玛”。

开拍之前,所有人都进行了认真的准备,编剧专门前往敖德萨搜集坊间传闻,邀请历史学家,让其帮助恢复那个时代的各种物品:选择与战后时期相应的拍摄地点、家居用品和服装。演员们专门学习敖德萨方言,还被带往刑事调查局博物馆参观。敖德萨演员莱昂尼德·扎斯拉夫斯基到片场当演员们的顾问。扎斯拉夫斯基和编剧一起补写了各种各样的有趣金句。

找饰演“佩霞”阿姨一角的女演员也找了好久。角色设定是一个特别生动的、在剧中就是负责搞笑的敖德萨小人物形象,然而“佩霞”不应该只是一幅讽刺画。没有一个女演员能把人物演绎得如此生动、丰满,绝望的导演甚至想到重新设定人物形象,把“阿姨”改成“叔叔”。在谢尔盖·马克维茨基开始出演“费玛”之前,还把这个“叔叔”的角色给过他。摄制组有人推荐斯维特兰娜·科柳契科娃试试,导演犹豫良久,结果是科柳契科娃马上同意出演,而且把自己饰演的角色形象塑造得非常多样化。

青年演员尼古拉·斯皮里多诺夫扮演剧中角色“米什卡·卡拉西”。导演在工作时不喜欢和孩子们打交道,因此在剧中要塑造一个“小流浪汉”形象的想法让他倍感困扰。他开始考虑那些能演“卡拉西”的儿童演员,并想起了不久前才在电影《意大利人》中有过演出的小男孩。而影片《意大利人》本身也获得了第55届柏林国际影展暨第28届儿童电影节最佳儿童电影及儿童评审团奖。导演称,和斯皮里多诺夫的合作非常愉快,他不仅是个有天分的演员,也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2007年10月21日,该剧被首度搬上荧屏。刚上映头两集就创下收视率记录。电视剧《清算》不仅拿下了几乎所有国内电影电视奖项,也赢得了观众的心——迄今为止,还没有哪部俄罗斯电视剧能复制它的成功。

推荐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