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斯社声明》

多集谍战影视剧《塔斯社声明》是根据尤里安·谢苗诺夫的同名小说拍摄。作家谢苗诺夫也是基于真实事件创作——小说的核心内容是苏联情报机关发现美国间谍的相关真实行动。1977年,剧中主角、身为苏联外交部外事活动计划局美国部员工的亚历山大·奥格罗德尼克被捕。在他的寓所里发现了间谍设备和要被转交给美国情报部门的材料。

亚历山大·奥格罗德尼克的绰号是“特里亚农”、“阿戈隆”,是拉丁美洲国家经济专家,在哥伦比亚工作了很久。回到莫斯科后,他拒绝了拉丁美洲研究所提供给他的位置,只是在外交部获得了一个不起眼的二等秘书职位。对于很多人而言,这很奇怪。但对奥格罗德尼克来说,却有机会触及到关于美苏关系的文件。此时,克格勃收到情报,即美国中央情报局曾试图在哥伦比亚招募一名姓名不详的苏联公民。关于此人,只知道他经常与一名女子在“希尔顿”酒店共度时光,并曾经有一次遭遇车祸。反特部门开始估计,谁会是这个叛徒,包括奥格罗德尼克在内的十个人进入了他们的视线。很快,克格勃特工在奥格罗德尼克向美国大使馆传送情报时发现了他,情报交换是通过设在莫斯科“胜利公园”的秘密藏物处进行的……

电影中的其他角色也有原型。在电影中被引诱传送装有情报的容器的美国大使馆参赞罗伯特·伦斯在史实上的人物原型是一名女性。她叫玛尔塔·彼得森,曾是美国大使馆的副领事,并参与了许多“秘密行动”。她在放置又一个情报容器时被捕。她当时恶狠狠地反抗,让经验丰富的情报员都感到吃惊。玛尔塔的身份暴露,被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并在第二天被驱逐出境。

片中斯拉文上校的原型是克格勃的将军弗亚切斯拉夫·凯沃尔科夫,他是本剧原创作者尤里安·谢苗诺夫的朋友。在剧中被召回的将军康斯坦丁的原型是克格勃反间谍机构第一副负责人维塔利·博亚洛夫,而费多罗夫将军的原型则是克格勃反间谍总局局长格里高利·格里戈连科。记者德米特里·斯捷潘诺夫的原型就是尤里安·谢苗诺夫本人。克格勃高级官员是摄制组和演员们的顾问。

《塔斯社声明》这段部电影本该由塔季娅娜·利奥兹诺娃执导,她在此前执导了根据尤里安·谢苗诺夫的小说《春天的十七个瞬间》拍摄的同名电影,但是谢苗诺夫和编剧都反对由她做该片的导演,而且谢苗诺夫被建议自己挑选演员,后来他就选中了曾出演过电影《彼得罗夫卡,38和奥加廖娃,6》的鲍里斯·格里戈里耶夫。

格里戈里耶夫投入工作,但谢苗诺夫却不喜欢电影的拍摄手法,他认为,导演不明白政治侦探类戏剧的特点,而把电影拍成了警匪片——剪辑破碎、镜头不断变换、不必要的动态变化……电影厂的领导换掉了格里戈里耶夫,让名不见经传的弗拉基米尔·弗金担纲演出。此后,尼古拉·古本科和伊戈尔·列多格洛夫拒绝出演该片,最后被定下来的演员是尤里·索罗明和瓦赫唐·基卡毕泽。至此,拍摄工作重新开始……

演员鲍里斯·克柳切夫对让他饰演叛徒“特里亚农”很不高兴,他不想演一个不被观众喜欢的角色。导演提出加一条额外的情节线,他们试着在这条线中解释,为什么这个人会决定背叛自己的国家。电影的“顾问”们没有批准这个想法:“不用,这显得太花里胡哨了!”——他们显然不想弱化观众对电影角色的认知。

在拍摄这部政治侦探电影时,受到了真正的政治因素干扰。电影中的事件发生在莫斯科和虚构的非洲国家“特拉西兰德”、“纳戈尼亚”。电影情节被转移到非洲,因为它当时是美国和苏联的利益范围或者说是感兴趣的地区。他们都想让非洲各国俯首听命于自己,而不再是殖民地国家。剧中“非洲国家”的场景是在古巴拍摄的,但工作进行得非常艰苦——那段时间,邻国格林纳达政府的领导人被枪杀,并发生了有美军参与的军事政变。冲突期间的伤者被送到了古巴。整个哈瓦那(古巴首都)都沸腾了,人们议论纷纷,摄制组当时处在这个悲剧事件的中心。导演回忆,这对大家情绪的影响极大。

首映日是苏共中央政治局指定的——1984年7月28日,同日,苏联抵制的洛杉矶奥运会开幕。根据著名作家作品拍摄、有尤里·索罗明、弗亚切斯拉夫·季赫诺夫、伊丽娜·阿尔弗约洛娃、格奥尔吉·尤马托夫和其他一线明星参演的这部多集影视剧应该转移观众对奥运会开幕式的注意力。《塔斯社声明》当时确实是大受欢迎,尤里·索罗明和瓦赫唐·基卡毕泽还获得了苏联克格勃颁发的奖品。

  • 出品年份: 1984
  • 电影